close

 

本文刊載於87,3,18自由時報第11頁

 

由於本土文化漸受重視,於是,許多討論有關台灣文化的書籍紛紛出籠。他們談論台灣的文化歷史、語言發展、鄉土國情等,的確值得台灣人慶賀。可是,許多人卻忽略了,是什麼扼殺台灣文化的延續?當然其中原因有很多,根據我的體驗"摩托車文化"是重要因素之一。什麼是台灣的摩托車文化呢?便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如果把這個精神發揮適當,那台灣應是快樂福爾摩沙島。可是不幸的,台灣人把它惡質化。於是無論在何時、何地,我們可以看到男女老少共騎乘摩托車,有一人、二人、三人,甚至四人共乘,其載客量可不輸給一輛轎車;可是,它卻具有汽車所沒有的靈活、矯捷、方便。只要你喜歡,它可以到任何地方,人行道、騎樓、公園....等等。雖然人人皆稱它皮包鐵,可是大家仍是愛死它了。

摩托車的自由文化,正反應出台灣雜亂文化,充分表現了台灣人民的不遵守法治,濫用自由,尤其飆車族更是令人瞠目結舌,殺人放火、無所不做。在都市、鄉村,台灣人民就像二千多萬部摩托車在這個島上衝來衝去,沒有法治、缺乏自治,隨自己所好,這便是台灣文化。

有時大家感慨公權力不彰、警察執法不力。當然,這些我們不可否認。可是試想,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我們台灣人可真是禮義廉哦!無恥。我們在台灣從小所受的倫理道德教育,豈不是白讀了嗎?難道,台灣人只會作表面工作,善於考試嗎?可見,台灣教育徹底失敗。學校與家庭、社會脫節,使得新人類失去了分辦事非、黑白能力。所謂"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文化充斥街頭。

拯救台灣文化,方法固然很多,可是如何整治摩托車文化,卻是一項刻不容緩的課題。試想,一個青少年,從小便在如此的環境下接受薰陶,也自然就習以為常。有朝一日,這群人進入社會,他們勢必沿襲著摩托車文化。難道無法可救了嗎?記得在報章常看到政府官員、民意代表,拿著民脂民膏,出國考察交通、法治等。可是卻看不到他們學會了什麼。直到民國86年,才通過騎摩托車戴安全帽,那已是落後了開發國家很長一段時間了。我不敢指望如此的政府,能帶來怎樣的改革,使台灣文化得以保存。但是每個台灣人應該自覺,"自救人救",從自己個人、家庭作起,進而整個社區、鄉鎮、都市便可得救了。希望所有台灣人不分族群,加入拯救"台灣摩托車文化"的行列。否則整個社會文化,便一直沈淪、無法自拔。那台灣文化便永遠無法翻身。台灣的未來,我不是神仙、也不是專家,無法預測台灣文化的走向與興亡。可是我知道,人民遵守法治的深淺,可以直接影響社會的進化、文化的提升、人類心靈的改革。

arrow
arrow

    A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