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6525

      近來,大家一直關心新政府如何回應九二共識、回應年金問題、回應課綱、解決經濟問題如、解決住宅問題、如何解決薪資…。  可是鮮少有人關心,台灣高等教育的未來。 過去幾年對於大學發展,一切討論都僅仍然停留於少子化,引發得退場機制大學、合併、學費漲幅..  新上任教育部長於21日記者會也指示瞭這些重點,似乎一切暫時都得到解答。  但是真正令人對大學教育感到憂心,卻是有更重要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已經非常嚴重而一直惡化中。     筆者根據將近三十年教學經驗。大學教育問題可以分為四個方向: 首先是; 大學教育要採菁英專才教育或是通才教育,目前大部分的大學生花太多學分學習通識課程、體育、歷史... 完全與專業無關的課程,導致學生畢業時覺得毫無自信。雖然各界認為誇領域學習有助於未來之成就, 但是現在網路社會資訊公開, 國高中教育應該已可以滿足。 大學生已具備應付挑戰的能力, 不需要再提供必修相關課程。 這些課程卻提供學生翹課、 玩手機, 上網的休憩時間,完全是浪費。  其次是, 技職教育(科技大學)與高等教育(一般大學)的分野。 現在這兩者除了入學機制雖有些不同,但是課程的安排大同小異,因為師資只有一套,也為了滿足評鑑或是認證需要。但是教學的內容,卻是天壤之別,因為學生來源參差不齊。自從五專停招以來,教育部對這個議題總是搖擺不定。 所以台灣產業人才規劃需求步入黑暗期,導致產業界抱怨人才難尋。 雖然教育部鼓勵技職教師進入業界學習實務及強迫學生進入業界實習但是又衍生其他新的問題,到底教育部的立場是什麼? 接著一個問題是教育的品質誰來把關,過去因為擔心招生與經費, 導致淘汰率被嚴重控制,結果是大學容易進去也容易出來。 近年來,雖然成立了例如工程教育認證(IEET) 等, 來與世界接軌。 保證大學生的資質, 許多系所發了許多人力物力及財力導入。 但是真正的成效,卻令人失望。 因為一切都是表面工作,大部分老師不願投入,原因很多。比如; 因為那些成果無法成就 SCI SSCI 期刊論文 幫不了升等或教師評鑑。 以及學生程度無法跟上,因為錄取率太高了。 最後一個問題,如何有效運用教育經費過去 教育部以為大學自治 可以造就大學競爭力上升,但是不敢仿效國外, 成立財團法人經費獨立。又用額外經費來輔助大學發展, 例如五年五百億、典範大學 …等等。 結果大部分經費是被浪費了 ,台大也沒擠進前世界50大。 但是他們說是錢不夠, 所以成效不佳 。也沒人說:錯了! 要改進 ,錢就這樣被大學花了。 但是中小學, 卻是窮到沒錢辦營養午餐, 沒人抗議 民意代表也沒嗆聲,奇怪了。  一般而言,目前學生的素質普遍的低落,學習態度不積極。 當然有些原因是來自家庭與社會的負面影響,還有教育部的政策經常變動。導致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難與維繫, 老師對教育失去歸屬感, 所以對教學沒有熱忱。老師對未來沒有安全感, 擔心被解聘或是學校關門 ,尤其私立學校。如何激發教授熱心投入教學, 循循善誘,因材施教點點滴滴,都是不刻容緩。 實施大學法高估教授治校的能力, 導致學校發展缺乏長程規劃及對老師沒有一套完整持續的支援。 這個世界,東西方對高等教育是完全有不同的邏輯,比如高學費 、限制學校數目.. 但是,華人家長對子女的期待,隨著潮流愈發嚴重。如何開導父母讀大學不是成功的唯一選擇,也是一個重大課題。這些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而且越惡化,可是推動的教育部及過去總統卻完全束手無策或不想介入。過去15年來,台灣高等教育開始亂了腳步,大部份的方式是炒短線,重表面。這樣模式已深入老師、學生們內心,為了活下去,大家只能適應它。我們這種非主流的人,只能說眼不見为淨,早点溜了!教育是百年大計,但是我們對於高等教育卻是一籌莫展,只是隨波逐流,真是為下一代擔心。為國家發展憂慮,急迫需要有一位有魄力遠見的教育家來改革。新政府加油!!

arrow
arrow

    A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