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斷五蓋與修七覺分得漏盡無餘涅槃! (雜阿含,27

世尊告諸比丘:「說不善積聚者,所謂五蓋,是為正說。所以者何?純一不善聚者,謂五蓋故。何等為五?謂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蓋。說善積聚者,謂七覺分,是為正說。所以者何?純一滿淨者,是七覺分故。何等為七?謂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

何等為念覺分食?謂四念處思惟已,未生念覺分令起,已生念覺分轉生令增廣,是名念覺分食。

何等為擇法覺分食?有擇善法,有擇不善法,彼思惟已,未生擇法覺分令起,已生擇法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擇法覺分食。

何等為精進覺分食?彼四正斷思惟,未生精進覺分令起,已生精進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精進覺分食。

何等為喜覺分食?有喜,有喜處,彼思惟,未生喜覺分令起,已生喜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喜覺分食。

何等為猗覺分食,有身猗息、心猗息思惟,未生猗覺分令起,已生猗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猗覺分食。

何等為定覺分食?謂有四禪思惟,未生定覺分令生起,已生定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定覺分食。

何等為捨覺分食?有三界。何等三?謂斷界、無欲界、滅界。彼思惟,未生捨覺分令起,已生捨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捨覺分食。

「若比丘如是修習七覺分已,當得二種果,現法得漏盡無餘涅槃,或得阿那含果。」

「如是比丘修習七覺分已,多修習已,得四種果、四種福利。何等為四?謂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若比丘修習七覺分,多修習已,當得七種果、七種福利。何等為七?是比丘得現法智證樂,若命終時若不得現法智證樂,及命終時,而得五下分結盡,中般涅槃。若不得中般涅槃,而得生般涅槃。若不得生般涅槃,而得無行般涅槃。若不得無行般涅槃,而得有行般涅槃。若不得有行般涅槃,而得上流般涅槃。」

如何修習七覺分? 首先是指念覺分提到四念處不只是四個方法,而是大多數佛教法門都可以應用而漸次提升覺知的四個層次;七覺分不只是七個項目,而是修佛教法門自然可漸次覺悟的七個層面。 佛陀強調以下諸多法門皆可從四念處(念覺分)入手、完成七覺分:不淨觀、隨死念、四無量心、空入處、識入處、無所有入處、非想非非想入處、安那般那念、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觀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盡想、斷想、無欲想、滅想、患想、不淨想、青瘀想、膿潰想、膖脹想、壞想、食不盡想、血想、分離想、骨想、空想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